推進技術升級降低合金消耗
——一煉鋼廠創新合金加入方式降成本
4月8日上午,一煉鋼廠3號轉爐正在冶煉供某知名風電企業的高強結構鋼42CrMo。10時許,3號轉爐主控室里,爐長武波通過對講機向操槍工武維浩下達指令:“槍位下降到1.40米,壓槍時間30秒,提槍出鋼。”與此同時,武波和同事將相應的鉬鐵合金沖著鋼流加入到鋼包中。“以往我們冶煉高強結構鋼是在轉爐吹煉前加入合金,現在則改為出鋼過程中均勻加入,此舉有效降低了合金消耗。”武波說。
今年以來,一煉鋼廠緊緊圍繞“降成本、提售價”兩大核心任務,大力推進技術升級,組織技術骨干成立了降低貴重合金消耗攻關隊,針對42CrMo等含鉬高強結構鋼合金消耗展開技術攻關,旨在進一步縮短吹煉時間,降低生產成本,提升品種鋼質量。
高強結構鋼中加入鉬元素可以提高鋼材淬透性,有利于消除回火脆性,使鋼材具有均勻的細晶組織,提高鋼材的硬度和耐磨性。高強結構鋼傳統配加鉬鐵合金的方式,是在轉爐吹煉前用廢鋼斗將其加入轉爐內。此方法吹煉時間長,鉬鐵合金收得率低,合金消耗多。為進一步降低鉬鐵合金消耗,該攻關隊查閱技術資料,經過多次研討、試驗,開展鉬鐵融化機理研究,改變熔點高必須溫度高的習慣思維,決定將鉬鐵合金加入方式改到爐后,在出鋼過程中均勻加入,提高鉬鐵合金收得率。
“爐后出鋼過程中配加鉬鐵合金的關鍵技術在于,如何在出鋼過程中減少鉬鐵燒損、保證鉬鐵充分融化、提高鉬鐵的收得率。”攻關隊隊長、轉爐車間主任王玉剛介紹。對此,該攻關隊根據轉爐吹煉情況,對轉爐二級吹煉模型程序進行優化,將渣料加入時間前移,冶煉中期把過程溫度控制好,確保脫碳、升溫均勻進行,實現高碳、低氧出鋼,減少鉬鐵燒損;另一方面針對出鋼過程中鉬鐵合金加入時機的嚴格要求,對重點人員進行了專項培訓。
一煉鋼廠通過加強技術攻關,創新合金加入方式,不僅使高強結構鋼鉬鐵合金收得率由攻關前的85%左右提高到95%以上,而且鋼水成分更加均勻,質量得到明顯提升。目前,該廠高強結構鋼合金成本較之前降低6.03元/噸,鑄坯合格率較之前提高了4.1%。
來源:河鋼邯鋼版 作者:趙云卓 楊???/span>